2022年斬獲9.87億營收,業務“三足鼎立”的天宜上佳在下怎樣一盤棋
4月28日晚間,科創板上市公司天宜上佳(688033.SH)發布了2022年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87億元,同比增長47.05%;公司實現凈利潤1.89億元,同比增長5.34%。當日,天宜上佳還披露了2023年一季度報告,公司單季度實現營收3.11億元,同比增長79.4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528萬元,同比增長32.16%。
公開信息顯示,近年來,天宜上佳在維持高鐵主賽道龍頭地位的同時,聚焦產業協同高附加值大容量市場。目前,公司主營業務已由高鐵粉末冶金閘片業務,拓展至光伏新能源、汽車及國防軍工等領域,逐步向綠能新材料創新及產業化應用平臺型公司轉型。
年報數據顯示,2022年,天宜上佳“第二增長曲線”中的主力業務——光伏新能源業務板塊就實現了5.85億元的營業收入,占公司營收總額的近六成,替代軌道交通業務板塊成為公司新的業務支柱。
“第二增長曲線”持續發力,光伏新能源業務成為業績增長支柱
中泰證券就在近期發布的研報中梳理了天宜上佳發展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09年至2019年,深耕軌交閘片,成為“復興號”核心供應商,夯實高鐵動車組用粉末冶金閘片龍頭地位;
第二階段,2020年至2021年,開拓以碳碳熱場為主,包含喉襯、碳陶制動盤等在內的碳基材料業務,在四川江油建成2000噸碳碳復合材料產線,同時布局有碳陶制動盤和喉襯產能;
第三階段:2022年,收購晶熠陽90%股權,進入高景氣光伏石英坩堝領域。
“當前公司業務結構中碳基材料、石英坩堝、軌交閘片三足鼎立之勢初成,新材料平臺型公司蔚然成形。”中泰證券在研報中表示。
從2022年年報數據來看,中泰證券所歸納的天宜上佳三大業務中,軌道交通業務板塊依然穩健,當期實現營業收入2.25億元,毛利率為58.07%。
報告期內,天宜上佳在國鐵集團組織的高鐵動車組用粉末冶金閘片聯合采購中獲得較大份額,并與各鐵路局下屬企業簽訂年度供貨合同,維護并保持了行業領先優勢及市場龍頭地位。截至2022年12月31日,天宜上佳共擁有10張CRCC核發的《鐵路產品認證證書》及7張《鐵路產品試用證書》,產品覆蓋國內時速160-350公里動車組33個車型及交流傳動機車車型。
而在主要以碳基材料、石英坩堝集合成的光伏新能源業務板塊中,天宜上佳則實現了5.85億元的營業收入,毛利率為51.87%。
具體而言,截至年報披露日,公司在下游光伏硅片制造商客戶拓展情況順利,已向包括高景太陽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美科太陽能、永祥光伏、宇澤半導體、阿特斯等14家光伏硅片制造商正式供貨,另有3家光伏硅片制造商正在產品試用中。
石英坩堝業務則源于天宜上佳2022年11月所收購的光伏石英坩堝生產企業晶熠陽(現已更名為新熠陽),該筆收購也進一步豐富了公司在拉晶環節輔材產品品類。
實際上,碳碳熱場與石英坩堝均屬于拉晶環節關鍵的耗材、輔材,目標客戶高度一致。西部證券就在研報中分析稱,光伏高景氣持續帶動坩堝需求增長,疊加原料高純石英砂供給偏緊,預計25年坩堝市場空間達166億元,未來3年復合增長率達到33%。“公司(天宜上佳)目前在手訂單充足,深度綁定原料供應商,有望與碳碳熱場協同發展,提供拉晶輔材一體化服務、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
規?;?、智能化戰略支持,快速切入石英坩堝市場
能夠快速從軌交閘片領域切入碳基材料、石英坩堝等業務,并構筑增勢迅猛的“第二增長曲線”,與天宜上佳在相關領域作出的突破性技術工藝革新密不可分。
年報信息即顯示,在光伏新能源業務板塊中的碳碳制品領域,天宜上佳即推動了沉積裝備大型化、高溫設備連續化、關鍵工序智能化、工序連接自動化落地實施。在預制體方面,公司完成預制體智能針刺生產線建設,特別是在針刺環節,將過往傳統單點針刺升級為多點多工位智能針刺,突破行業自動化程度低、生產周期長的難點與痛點。
而在這背后則是公司持續的研發投入。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天宜上佳已獲得53項發明專利及210項實用新型專利。當年公司投入研發的費用就達到9423萬元,同比增長35.83%,占公司營業總收入的9.55%。報告期內,公司針對碳碳熱場、碳陶材料持續研發,同時向光伏石英坩堝領域延伸,進一步拓展了公司技術儲備。
在持續加強自主研發和產品創新能力的同時,天宜上佳也格外重視新業務生產的規?;?/span>和產業化,以及智能化與數字化。
具體而言,在規?;?、產業化生產方面,天宜上佳已建有千萬級仿真計算平臺及億萬級1:1三方檢測平臺,在北京房山布局高鐵粉末冶金閘片無人智能生產線;在四川江油建設2000噸級碳碳復合材料生產線,15萬套碳陶制動盤生產線;在天津武清建有年產30萬件軌道交通車輛閘片/閘瓦、30萬套汽車剎車片、412.5萬套汽車配件生產線。
截至公告披露日,天宜上佳碳碳復合材料產能已達到3500噸。而在公司第四代沉積裝備于2023年底逐步投產后,公司包含多品類碳基材料制品總沉積年度產能更有望達到5500噸。
另一方面,智能化、數字化生產則幫助天宜上佳顯著提升了公司生產效率,及產品穩定性、一致性,實現產品可追溯,持續降本增效。
目前,天宜上佳建有粉末冶金閘片無人智能生產線、預制體智能針刺生產線、全自動連續固化爐;超大規格沉積裝備自動出裝系統、制動盤預制體無人智能針刺線、增密制動盤全自動高溫連續滲硅爐、碳陶制動盤智能機械加工及裝配生產線正在逐步落地中。
西部證券就指出,在碳碳熱場領域,天宜上佳具有后發優勢。公司多重舉措齊降本,采用行業最大規格的沉積設備、預制體自制、電力成本優勢明顯,大幅節省生產成本。
而這一策略也將在公司新收購的石英坩堝業務中得到延續。
據了解,在石英坩堝行業方面,近年來隨著硅片尺寸不斷迭代,石英坩堝高性能、大尺寸化趨勢明顯,加之高純石英砂緊缺,下游客戶對石英坩堝產品性能要求進一步提高。
在2022年11月完成對新熠陽的收購后,天宜上佳就迅速的發揮集團資金、資源、業務協同優勢以及工藝裝備優化提升經驗,快速補充新熠陽原材料檢驗檢測設備、規范完善原材料到廠檢測流程及數據記錄,全面梳理生產工藝、提高各環節品質控制要求。
按照天宜上佳的說法,截至此次年報披露日,新熠陽生產的石英坩堝產品使用壽命及單產排名已經位居行業頭部水平,且與公司碳碳熱場業務協同效果顯著。而為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與一致性,公司正加速推進對既有產線自動化改造,著力打造具備自動配料、自動上料、自動布料、自動刮料等功能的石英坩堝自動化產線。
另外,在收購新熠陽后,天宜上佳已于徐州擴建并改造升級年產64800只石英坩堝生產線。公司最新披露的一季報也顯示,報告期內,新熠陽共有4條石英坩堝生產線,計劃擴至8條,年化設計產能可達8.6萬只。同時,公司計劃于年內在四川江油綠能新材料產業園完成20條石英坩堝生產線建設,達產后江油綠能新材料產業園石英坩堝年化設計產能為21.6萬,形成規?;?、產業化優勢。
推薦閱讀
快訊 更多
- 05-12 21:39 | 可靠股份2名股東減持533.89萬股 套現6801.78萬 2022年公司虧損4312.87萬
- 05-12 21:39 | 中洲控股股東陳星減持1.96萬股 套現16.66萬 2022年公司凈利7966.3萬
- 05-12 21:39 | 科翔股份股東神之華減持334萬股 套現4088.1萬 2022年公司凈利5008.96萬
- 05-12 21:39 | 賽微電子股東蔡猛減持12.99萬股 套現266.18萬 2022年公司虧損7336.11萬
- 05-12 21:38 | 順網科技股東李德宏減持7.2萬股 套現117.3萬 2022年公司虧損4.06億
- 05-12 20:15 | 時空科技股東楊耀華質押125萬股 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 05-12 20:15 | 科森科技控股股東徐金根質押100萬股 用于補充質押
- 05-12 20:15 | 比亞迪股東呂向陽質押60萬股 用于運營需求
- 05-12 20:15 | 金智科技股東北京新火質押1827萬股 用于項目投資
- 05-12 20:15 | 長久物流擬投資2000萬設立安徽長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